上回/昨天我到訪到柏林許多知名景點,不過當然了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實際上還有許多地方因為時間以及個人興趣而未能參觀,所以說柏林工天兩夜真的不夠玩,尤其是本文足足遲了五年才面世,心境上已經不復當年,又者是,超越當年。
五年過去,本人經歷了更多,不管是開心的還是痛苦的,總而言之就讓我學了更多,也更加認清自已,所以我現在想做的已經與當年今日相當不同的了。
(棧主OS:也是因為武漢肺炎,害得我那裡都不能去,只能留在香港一直Staycation…)
今天就是我留在柏林的最後一天了,幸好出發前我訂了下午的列車到漢堡,所以有整個早上作最後衝刺!
起床收好行李,Check out了寄放行李在酒店,這次就另類一點,坐巴士回到波茨坦廣場:
(棧主OS:雖然前天到柏林時已經看到,不過還是對柏林有雙層巴士/公車感到意外,平常來說不是英國、愛爾蘭、新加波跟香港才有的嗎?可能又是我孤陋寡聞吧...)
回到昨天來過的波茨坦廣場,果然天氣不同的確會影響到本人的觀感:
天氣這麼好不如在附近(真正的波茨坦廣場,不是Sony Center)散步吧!
還到了附近的Mall of Berlin簡單逛逛,因為今天在柏林的時間真的不長,要不是剛好買了下午的火車票我都沒時間前來這裡的了。
這個是Bundesrat,德國聯邦參議院大廈:
散完步簡單逛完商場後,我就回到S-Bahn站:
現在去那裡?如果看不到標題的話,下圖已經寫了:
登上任何一班南行列車,坐一個站後就會來到這裡,Berlin Anhalter Bahnhof:
從下圖可以看出來這裡有4個月台,正如波茨坦廣場那樣:
既然本站名稱有Bahnhof (火車/鐵路站),地面應該會是個車站,先不論有多大,就算有多少都總會有個月台吧,但是世事總是難料…
就這樣?只有像個澳門大三巴的外殼而已!?
大家都知道現在柏林最大的車站是Hauptbahnhof吧?那麼在二戰以前呢?是波茨坦車站嗎?又或者是Nordbahnhof?Ostbahnhof?
非也,答案就在大家的眼前,Anhalter Bahnhof。
Anhalter Bahnhof於1842年啟用,當初只是個較為實用的車站(跟波茨坦車站一樣,走平實風),但是19世紀末期德國(當時仍是普魯士王國)的鐵路急速發展,於是Anhalter Bahnhof來了一個大改造。建築師Franz Heinrich Schwechten把Anhalter Bahnhof打造成全德國甚至全歐洲大陸最大型的火車站,至於其規格和詳情我就不翻譯了(因為專有名詞太多看完也不懂),總而言之新的站體於1880年正式啟用。
Anhalter Bahnhof和Potsdamer Bahnhof(波茨坦車站)相距600米,但跟倫敦和巴黎的各個火車總站一樣,各自的客源都不同:波茨坦車站主攻西行的列車,可以到科隆、法蘭克福以至巴黎;而Anhalter Bahnhof則主攻南行,本來就能到萊比錫和慕尼黑。當時在附近其實還有個叫Dresdner Bahnhof的總站,只不過因為太小了所以建成才8年就停用了,於是Anhalter Bahnhof吸收了它的列車班次,因此Anhalter Bahnhof地位大升,一舉成為柏林的南方大門(Gateway to the South),不單可以到鄰近的布拉格和維也納,甚至可以南行至羅馬和雅典!
既然如此到底Anhalter Bahnhof的客流量如何?根據資料二的資訊,於最繁盛的30年代時可以每5分鐘就有列車始發,平均一天有44000人乘降。這樣算多嗎?當時的機場也才平均49000個旅客,而且當時還沒電氣化又沒有高速鐵路,肯定不會像現在的法蘭克福總站那麼熱鬧吧!(更何況,本站只有6個月台)
既然那麼熱鬧,為什麼會沒落至現今廢站到不留任何痕跡只餘下外面的軀殼呢?先說二戰時好了,二戰時變成為送猶太人最後一程的火車站。當時住在柏林的猶太人會被納粹政府抓去集中營,當中被抓的猶太人會坐普通火車到被納粹德國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的Theresienstadt泰雷津集中營。這個地方現在是捷克的Terezín/泰雷津,而且當年的集中營到了現在還保存著而且變成了博物館,點我就會到它的官網了。以下附上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在泰雷津的鎮中心也有個Ghetto Museum,現附上地圖:
我相信沒有人會預想到我會在介紹柏林前大火車站時會有集中營的突入吧!好吧,繼續!
其實在二戰時納粹政府已經有計劃把Anhalter Bahnhof拆掉,因為當時他們在計劃把柏林變成納粹永遠的首都:Germania (中: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內容就是假如二戰由軸心國勝利的話,柏林將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其中包括把火車總站安放在Ringbahn的北端和南端。不過到最後,軸心國輸了,但是Anhalter Bahnhof的熱鬧光景就像猶太人那樣:一去不復返。
(棧主OS:納粹德國之所以打算有這樣的計劃是因為他們認為柏林過於守舊,期望把柏林打造成像倫敦、巴黎等大城市並超越它們)
二戰以後,Anhalter Bahnhof也不例外地損毀嚴重,之後的兩德分裂與修建柏林圍牆更令Anhalter Bahnhof亡得更快。為什麼?因為我現在站的位置是在西柏林,而鐵路出發以後不久就來到東德領土範圍,想當然都知道東德是不會讓列車進入西柏林的(蘇共和英美法是敵對的不要忘記),到最後於1952年Anhalter Bahnhof完成了其歷史任務。
既然沒有了地上的大型總站,那Anhalter Bahnhof消失了嗎?沒有,它一直都在,只是在地下而已:
昨天在柏林圍牆紀念館的一回時我提及過Nordbahnhof也是柏林的大型車站之一吧?我也提過30年代時為了連接北方的Nordbahnhof(當時叫Stettiner Bahnhof),東西向的Stadtbahn(於下回當主角的Friedrichstraße / 腓特烈大街站轉乘)與南方的波茨坦車站跟本站在一起而修建 S-Bahn南北隧道線(Nord-Süd-Tunnel),所以Anhalter Bahnhof站裡不難發現其歷史圖片:
柏林就是這樣,到處都可以是歷史,有時候一座像澳門大三巴的遺址(而且周邊完全沒觀光客),也可以隨意擴寫到其光輝歲月,這證明了三件事:
1. 凡事不要只看表面,多點深究會有意外的發現。
2. 歷史不只是書本所寫的,這個世界有很多故事是書裡沒記載過的。景點也是,除了「必去」「高人氣」的還有低調但合乎你興趣的景點在等著你記錄。
3. 我只停留了五分鐘都沒有,我很應該做好功課才來的,而且資訊發達了比當年很容易就找到有用且實用的資料,好比說這次我看過的網站:
草草離開了Anhalter Bahnhof,我就要去本人在柏林最想但巧合地去不了的景點了!祝我幸運!